红妆文学
高分必读小说推荐

第3章

苏嬷嬷脸上的惊愕,几乎要满溢出来。

她跟在沈微身边几十年,自认对主子的心思了如指掌。太后娘娘最是看重门第,讲究强强联合。为新皇选后,按她的脾性,定然会从当朝一品大员或是顶级勋贵世家中最出挑的贵女里挑选,以巩固皇权,也为沈家再添一层助力。

可她偏偏选了宋云舒。

一个名不见经传的侍郎之女,生母早逝,性情懦弱,在家中都不甚得宠,这样的人,别说做皇后,就是入宫做个高位的嫔妃都嫌家世单薄了些。

“娘娘,此事……此事还需从长计议啊!”苏嬷嬷忍不住再次开口劝谏,声音都放低了许多,“宋家门楣太低,这位宋姑娘又素无贤名,若是立为中宫,只怕……只怕朝野上下都会非议,说……说皇室识人不明啊。”

沈微抬起眼皮,淡淡地扫了她一眼:“朝野非议?哀家还怕他们非议吗?”

她顿了顿,语气转冷:“还是说,在苏嬷嬷你的眼里,哀家如今连为皇帝择一后妃的眼光和权力都没有了?”

苏嬷嬷心中猛地一跳,一股寒意从脊背升起。她立刻跪伏在地,额头紧紧贴着冰凉的地砖:“老奴不敢!老奴万万不敢!老奴只是……只是为主子和皇上担忧。”

“担忧就不必了。”沈微的声音听不出喜怒,“你只需记住,哀家做的每一个决定,都是为了皇上,为了大周。你看不懂,便学着看,想不通,便记在心里。日后,不要再让哀家听到你质疑哀家的话。”

“是……是,老奴遵命。”苏嬷嬷的声音里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。

她发现,自己是越来越看不懂这位主子了。自从三日前醒来,太后娘娘的行事风格便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。看似招招都是险棋,甚至是自断臂膀的昏招,可偏偏又都带着一种令人心悸的、掌控一切的笃定。

就在这时,殿外传来小太监的通传声。

“启禀太后娘娘,皇上驾到——”

苏嬷嬷心中一紧,连忙起身整理好仪容,退到一旁。

赵珩的身影很快出现在殿门口,他今日换下龙袍,穿了一身玄色常服,少了几分帝王的威严,多了几分人子的亲近。他脸上带着一丝难以掩饰的激动和……困惑。

一进殿,他便快步上前,对着沈微行了一个大礼:“儿臣给母后请安。”

“起来吧。”沈微抬了抬手,“看你行色匆匆,可是前朝有什么要紧事?”

“不是要紧事,是天大的好事!”赵珩直起身子,目光灼灼地看着沈微,“母后,您真是神机妙算!今日一早,舅父便亲自将京畿大营的兵符送到了儿臣的御案上,还上了一道情真意切的请罪折子,满朝文武,无不称颂舅父深明大义,更感念母后您治家严明,为国为君之心,日月可鉴!”

他确实是激动。沈从山此举,不仅让他兵不血刃地收回了心腹大患,更让他在朝堂上收获了巨大的声望。这一切,都源于母后那道看似不可理喻的懿旨。

但他同样困惑。他想不通,一向将家族荣耀看得比性命还重的母后,为何会做出如此巨大的转变。他今日来,一是表达感谢,二是,想再探一探母亲的真实意图。

沈微仿佛没有看到他眼中的探究,只是平静地道:“这是他该做的。沈家能有今日,皆是皇恩浩荡。如今新朝建立,他自当退避三舍,为贤者让路,这是为臣之道,也是为兄之道。”

她的话说得滴水不漏,将一切都归于“本分”,让赵珩准备好的一肚子试探的话,一句都问不出口。

他只能顺着说道:“母后说的是。有母后为儿臣坐镇后宫,儿臣在前朝,便能放开手脚了。”

“嗯。”沈微点了点头,话锋转得毫无预兆,“前朝安稳了,后宫也不能总这么空着。皇帝登基,六宫无主,于国体不合,也容易让朝臣们胡乱揣测,上一些不合时宜的奏本。”

赵珩心中一动,知道正题来了。

立后之事,他自然也想过。太傅王柬已经不止一次地暗示过,他的孙女,王若宁,品貌出众,堪为国母。赵珩也觉得王家势力庞大,若能联姻,对他稳固朝堂大有裨益。只是碍于先帝丧期,他不好主动提起。

“母后所言极是,只是此事不急,待过了国丧再议不迟。”他嘴上如此说,心中却在盘算,该如何将话题引到王家女儿身上。

“是不急,但可以先看一看,定一定。”沈微说着,对苏嬷嬷使了个眼色。

苏嬷嬷会意,连忙将那本摊开的名册,捧到了赵珩面前。

赵珩的目光在名册上一扫而过,心中了然。他故作认真地翻看了几页,然后状似不经意地问道:“母后心中,可有合适的人选?”

他笃定,以母亲的性格,定然会推荐沈家的某个侄女,或是与沈家交好的勋贵之女。届时,他便可以“为了避嫌”而拒绝,再顺势提出王家,想必母后也不好反对。

然而,沈微的回答,却像一道惊雷,在他耳边炸响。

“哀家看,吏部侍郎宋远山之女,宋云舒,就很好。”

赵珩脸上的笑容凝固了。

他甚至怀疑自己听错了。

宋云舒?

那是谁?

他在脑海中飞速地搜索着这个名字,好半晌,才从记忆的角落里扒拉出一点模糊的印象。似乎是某个宴会上,跟在继母身后,低着头,连大气都不敢喘的一个瘦弱身影。

“母后……您说的是……宋侍郎家的女儿?”赵珩的语气充满了难以置信。

“正是。”沈微的语气不容置疑。

赵珩彻底懵了。

他设想过无数种可能,唯独没有这一种。他想不通,母后为何会选这样一个无论从家世、样貌还是名声来看,都平平无奇,甚至可以说是毫无亮点的女子来做大周的皇后。

“母后,恕儿臣直言。”他定了定神,沉声道,“皇后之位,关乎国本。宋家门第太低,宋氏女亦无过人之处,若立为中宫,恐难服众,也……也对儿臣毫无助益。”

这话说得已经很直白了。

沈微却像是早料到他会如此说,她不紧不慢地端起茶盏,轻轻吹了吹浮沫。

“毫无助益?”她抬眸,看着自己的儿子,眼神深邃,“皇帝,你觉得,什么样的皇后,才算对你有助益?是像安远侯家那样,背后站着一个庞大的武将集团?还是像太傅王家那样,门生故旧遍布朝野?”

赵珩的喉头动了动,没有说话。

沈微放下茶盏,声音不大,却掷地有声:“你刚刚才借着哀家的手,敲打了沈家,向满朝文武宣示了你不容外戚干政的决心。若是转过头,就立一个背景同样深厚的王家女或是侯府女为后,你让朝臣们怎么想?是觉得你这个皇帝,离了女人娘家的扶持,就坐不稳这张龙椅吗?”

“你这一退一进,看似聪明,实则破绽百出!只会让人觉得,你所谓的打压沈家,不过是想换一个更听话的外戚罢了!你非但得不到真正的敬畏,反而会让他们看轻了你!”

赵珩的脸色,瞬间变得青一阵白一阵。

母后的话,像一把最锋利的锥子,刺破了他所有的盘算和自以为是,将他内心深处那点隐秘的帝王心术,赤裸裸地暴露在阳光下。

他感到一阵难堪,更感到一阵后怕。

他确实是这么想的。用王家来制衡沈家,再徐徐图之。可他从未想过,这一步在别人眼中,竟是如此的拙劣可笑。

“那……依母后之见?”他艰难地开口,语气中不自觉地带上了一丝请教的意味。

“正因为如此,才要选宋云舒。”沈微看着他,眼中闪动着洞悉一切的智慧光芒,“她家世单薄,性情柔顺,立她为后,首先就向天下人表明,你赵珩的皇位,稳如泰山,根本不需要任何外戚的‘助益’!这是何等的自信,何等的魄力!”

“其次,宋家是文臣,官位不高,根基也浅。这样的家族,出了一个皇后,只会对你感恩戴德,绝不敢有半分不臣之心。他们会成为你最忠心的拥趸,而不是下一个沈家或王家。”

“最后,”沈微的声音放缓,带上了一丝语重心长,“皇帝,你的后宫,应该是你休憩的港湾,而不是另一个朝堂。一个心思单纯,与前朝毫无牵扯的皇后,才能让你真正地感到安心。你明白吗?”

赵珩站在那里,久久没有说话。

他看着自己的母亲,只觉得她身后仿佛站着万丈深渊,深不见底。

她的每一句话,都站在他的角度,为他的皇权,为他的声望,为他的将来,做出了最周全,最无懈可击的考量。

他找不到任何理由来反驳。

甚至,他内心深处,已经被她说服了。

是啊,一个软弱无能、家世浅薄的皇后,不正意味着后宫将牢牢掌握在他和母后的手中吗?这比立一个需要时时提防的王家女,要好上千百倍。

“儿臣……明白了。”他缓缓地躬下身,声音里带着一丝自己都未察觉的敬畏,“一切,但凭母后做主。”

微信阅读

评论 抢沙发

登录

找回密码

注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