红妆文学
高分必读小说推荐

第3章

第12章

夜幕沉沉压下,南河堡的打谷场上。

几堆篝火“噼啪”作响,奋力驱散着冬夜的寒意。

跳跃的火焰,映亮了围聚在旁的数百张脸庞——焦黄、枯瘦、深陷的眼窝里满是对生存的渴望。

里口行军大锅架在火堆上,锅盖压抑不住“咕嘟咕嘟”的沸腾声。

浓稠的汤水中,大块油亮的肥猪肉载沉载浮,油脂翻滚,喷涌出令人几欲疯狂的霸道香气。

竹叉上串着的肉条被火焰舔舐得焦黄冒油。

“滋啦——滋啦——”,

油脂滴落火中,腾起的青烟都带着令人窒息的美味。

孩子们紧紧攥着豁口的破陶碗,小脸和鼻尖冻得通红,双眼却像被钉死在那翻滚的肉块上,喉头不断滚动,清亮的口水无声地淌过下巴。

秦猛一脚踏上冰冷的石碾。篝火将他魁梧的身影猛地拉长,投在躁动的人群之上,宛如一尊铁铸的战神。

他声音不高,却像浸了冰渣的铁砣,字字砸向场中:“排好队,不要争抢。今晚是给你们的接风宴,人人有份,每人半碗肉,稠粥管够!”

人群瞬间嗡动,有人不自觉往前挤。

“放肆!”秦猛眼神陡然一厉,如同冰锥,手指狠狠戳向堡墙外吞噬一切的黑暗深渊。

“谁敢拥挤、插队、哄抢,坏了堡里的铁规——立刻,滚出去!”

冰冷的咆哮,伴随李山、张富贵等军汉轰然踏步上前的铁甲碰撞声,如同重锤砸在所有人心上。

刚刚升起的骚动戛然而止。

流民们惊恐地攥紧碗筷,大气不敢出。几个孩子吓得缩进母亲怀里,抽噎声都被死死捂住。

秦猛冷冷扫过噤若寒蝉的人群。

他打完了棍子,甜枣紧接着抛下:“安分守己,踏实干活,秦某保你们吃饱穿暖,活下去。

三天后,养好身体吃干饭,干得好,立了功。

——有肉,有粮,更有银钱犒赏。”

“秦大人活命之恩,谢大人再造之恩!”

流民中,书生诸葛风激动的声音发颤,率先高呼。

人群仿佛被点醒,不少人拜倒在地,感激涕零的呼喊此起彼伏,声浪甚至压过了篝火的燃烧。

“不许跪!”秦猛断喝,满意挥手:“都起来,排队!”

饥肠辘辘的人群爆发出难以置信的克制力,迅速排成长龙。堡中妇人持勺吆喝,热情中带着自豪。

秦猛站在高处,看着一张张排队领食的脸庞。疲惫、茫然甚至恐惧犹存,但嗅着那直冲灵魂的肉香,每个人眼底深处,都燃起微弱却灼热的火苗。

一个衣衫褴褛,十来岁的男孩夹杂在队伍中。

他怀里一直揣着母亲临终前塞给他的半截干硬的麦糠饼。可此刻那块黑饼早被忘在脑后。

男孩眼睛直勾勾盯着打饭妇人舀起的每一勺肉。

他叫石头,手中的陶碗边缘豁了个三角口,却被他攥得发热,妇人见他小,多打了不少肉。

这是石头三天来第一次捧到温热的东西——粗瓷碗中有大半碗炖肉,米粥稠得能立住筷子。

热气蒸腾着扑在他冻得通红的小脸上,湿了眼眶。

五岁那年,父亲被拉去打鞑子的那天也是这样冷的冬天,临走前塞给他的馒头还冒着热气。

母亲操劳过度,咳着血躺在床上时,总是安慰他说“等秋天就有新米了“,可她始终没等到。

“娘…娘,你多撑几天就能活。”石头热泪盈眶。

现在瓷碗烫得灼手,他鼓起冻得发僵的腮帮子拼命吹气,呼出的白气混着肉香飘进鼻腔。

他小心翼翼啜了一小口,滚烫的米粥滑过喉咙,带着猪油的荤香和米粒的清甜在舌尖炸开。

这味道让他想起父亲做的肉粥,想起母亲用粗布巾擦他嘴角的温度。

烫意模糊了视线。

可石头嘴角却忍不住咧开。

他赶紧用脏兮兮的手背抹了把脸,把快要掉下来的泪珠蹭在袖口上,然后捧着碗蹲在篝火边,小口小口地喝着,每一口都舍不得咽下。

碗中的肉块他要留到最后,就像母亲教他的那样,把最好的留到最后慢慢吃。其实是小男孩想念着母亲,想把碗里的炖肉分给她吃……

范良的手抖得厉害,竹筷夹着一块五花肉在碗里晃悠,油星子滴在粥面上晕开小小的圈。

他盯着那块肥瘦相间的肉,喉头滚动了两下,喉结像生锈的铁环般艰难滑动。

这油汪汪的样子,让他想起前年在花炮作坊时,监工奖赏的那碗红烧肉。

——那时他还是作坊里最抢手的花炮师傅,制作出来的烟花最是绚丽,送到京城最抢手。

可他性格使然,太犟了。

监工要他偷工减料用劣质硝石制炮。

他梗着脖子说“炮炸了要死人“,坚决不做那种事,吵到最后,被架着扔出了作坊。

夏收时节鞑子踏平集镇的那天,他正挑着工具箱找活计,马蹄声震碎了瓦檐,也震碎了他最后的念想。

逃亡路上,他把工具箱当了换干粮,把棉袄扒了换活命的水,一路靠挖野菜、啃树皮活到现在。

五花肉终于送进嘴里,牙齿刚碰到油脂,那熟悉的肥美就在舌尖炸开。是肉香,是烟火气,是安稳日子里才有的味道。

这味道让他想起作坊里的硝烟味,想起妻子用围裙擦他手上油污的柔软触感,也想起大队鞑子兵过后,从捣毁的小镇上找到妻子的尸体……

“呜呜……”

范良干涩的眼眶突然一热,浑浊的泪水毫无预兆地涌出来,顺着布满沟壑的脸颊滚进碗里。

他赶紧低下头,借着喝粥的动作把哽咽咽下去,任由泪水滴落不擦拭,混着米粥一起咽下。

这口肉,是他逃亡路上第一次尝到的荤腥,也是他以为再也尝不到的、婆娘做出的滋味……

南河城寨泥窝子,凡是从边陲军堡,村坊逃出来的,哪一个不是与草原鞑子有着血海深仇。

这一顿有滋有味的肉菜,让许多人想起了家和亲人。

往事历历在目,人人红了眼眶,潸然泪下。

“谢…谢大人赏饭!”数百个喉咙哽咽着,粗瓷大碗被紧紧抱在怀里,像是抱着重获生命的凭证。

他们仰望着石碾上那个身影,目光中饱含着无以言表的感激,是这位大人给了他们新生。

秦猛感受着这份沉甸甸的依赖,无声地点点头。

乱世之中,一饭之恩,足以换来比黄金更重的忠诚。

篝火旁,陈月娘和秦小芸带着堡里的妇人忙碌地翻烤着肉串。火光跳跃,映红了她俩的脸。

周围的妇人们早已聚拢过来,目光粘在两人身上,话题全绕着秦猛和这姐妹俩,羡慕几乎要溢出眼眶。

“月娘啊,猛哥儿如今是官身了,这婚事可得快着点!”

“可不是嘛!这般英武能干的后生,祖坟都得冒青烟才能撞上!”

“开春儿,让老保长去说合,定要八抬大轿,风风光光地迎你进门……”

陈月娘恍若未闻,痴痴的目光穿过跳跃的篝火,落在那个熟悉却又陌生的挺拔背影上。

火光为他冷硬的铁甲染成金色,昔日憨实沉默的少年郎,如今已是手握生杀、统领一堡的男儿汉。

她手指无意识绞紧了衣角,脸颊滚烫。

秦小芸兴奋地拉着她的胳膊晃:“姐,看见没?哥多威风。以后啊,咱们再不用怕那些坏人了!”

“嗯…”陈月娘低应一声,目光始终无法移开。

幼时秦猛虽憨傻,却怕她吃不饱,总偷偷塞来饼子,鞑子袭来时!他挡在身前的宽厚脊背……

一幕幕在眼前交织。

他变了,如同脱胎换骨般。带着粮食,带着刀枪,带着在这荒凉边地重建家园、抵御强敌的力量。

秦猛仿佛感受到了那道炽热的目光,蓦地回头。

彼此目光相遇的刹那!

陈月娘回过神来,如受惊的小鹿慌忙垂首,一张脸红到了耳朵根,心脏擂鼓般撞击着胸腔。

秦猛嘴角不易察觉地柔和了一瞬,随即又化作肃然。

“哎哟,小芸丫头,瞅你这瘦的!明个儿婶子给你炖只老母鸡补补!”

王婶子一把拉过秦小芸的手,稀罕地摩挲着。

她转头又殷切地看向陈月娘:“月娘啊,给猛哥儿透个话儿……俺那两个娘家侄儿,身板结实着呢,想投军……求管队官多照应……”

旁边开着杂货铺的刘婆子也凑上来。

一反平日斤斤计较的刻薄,她如变戏法似的掏出两小盒胭脂水粉塞给秦小芸和陈月娘。

“乖乖!瞧这姐妹俩水灵的,姐姐天生就是官夫人的贵气相,清水芙蓉,也需细柳扶风。

妹妹这眉眼啊,长开了定是个大美人。该用好东西,可别委屈咯!”

周遭妇人婆子连声附和:“就是,月娘啊,苦日子熬到头喽!猛哥儿有本事,说不准这堡主大印也……”

陈月娘脸颊更红,心乱如麻,却也有股暖流在心头涌动。

夜色更深,篝火却越燃越旺。

铁锅里肉汤的翻滚声,烤肉的滋滋声,米粥的浓稠热气。

孩子们咬着滚烫肉块的“嘶哈”满足声,男人低声议论的嗡嗡声,妇人们细碎的笑语声交织缠绕,在这片刚刚从死寂中复苏的土地上。

微信阅读

评论 抢沙发

登录

找回密码

注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