红妆文学
高分必读小说推荐

第3章

他想看看,赢余究竟如何慧眼识人。

“巡察官到了!”

“村长速速召集全村,即刻到村口集合!”

一阵急促的锣声响起,伴随着洪亮的喊声。

原本陪在张苍身旁的村长大惊失色,慌忙冲出帐外。

张苍一怔,随即与李涛一同走出帐篷。

只见一名绿衣武将,虎背熊腰,面如重枣,长须飘然,正骑着一匹骏马,在十几名轻甲游缴的簇拥下,缓缓行至村口。

张苍还未回神,那人已抬眼望来,狭长的丹凤眼中寒芒乍现。

刹那间,张苍只觉浑身如被刀锋掠过,汗毛倒竖!

“李……李校尉,此人如何?”

“……”

李涛眉头紧锁,手已按在剑柄上,掌心渗出冷汗。

下一刻,关云长一扯缰绳,策马径直朝二人走来。

在治所内。

赢余微微抬眼:“云长可接到张苍了?”

他对张苍颇感玩味。

此人抵达封地已有五日,却迟迟不来拜见。

关于张苍的事迹,赢余自然知晓。

大汉丞相,晚年嗜饮人乳,乃长寿博学之士,治国之才非凡。

李斯之师弟,史载其能,堪称才俊。

若以武将标准衡量,其政略当在九十分之上,位列七星武将无疑。

不过,赢余对此人兴趣寥寥。

毕竟张苍乃大秦御史,乃始皇之臣,他无意与父亲争人。

何况,他所获人才亦不逊色。

张太岳之才,远胜张苍。

因此,他并不急于相见,只令张太岳与其洽谈纸张售卖一事。

相较赢余的淡然,张苍却因关羽而惊叹不已。

“如此刀法!”

“如此神力!”

“如此气魄!”

踏入县城后,张苍于驿站中难掩震撼,向李涛问道:“李校尉,关云长仅领游缴之职,岂非大材小用?”

李涛肃然道:“御史大人,以末将之见,关大哥若上战场,必为将帅!”

此前他与关羽切磋武艺,虽身为大秦校尉,却连一刀都难以招架。

若非关羽留手,以木刀相试,他恐怕早已重伤不起。

正因如此,李涛对关羽心悦诚服,纵然官职更高,仍敬称其为“大哥”。

张苍又问:“关云长之韬略如何?”

李涛面露惭色:“末将自幼研习家传兵法,自诩通晓兵略,然与关大哥沙盘对阵,未得一胜,甚至连平局都难求!”

“实在……难望其项背!”

“奇怪,这等人才为何屈居为近臣,四公子究竟有何能耐招揽到如此大才?”

张苍心中满是疑惑。

文武双全。

身手不凡!

谋略过人!

不去军中建功立业,却甘愿做赢余身边的近臣。

这究竟是何用意?!

“难道四公子的魅力真有如此之大?!”

张苍不禁暗自思索。

这时,一名仆人匆匆走入房间。

“御史大人,四公子吩咐,近日事务繁忙,不便相见,但会派内政大臣前来与您商议,有事可与他详谈。”

说完,仆人便退了出去。

张苍尚未回神,驿站外却已传来阵阵脚步声。

十余名游缴在前开道,一辆马车缓缓停于门前。

随后,一名蓄着浓密胡须的中年男子迈步下车,衣袖一甩,大步流星地向张苍走来。

……

待张太岳离开驿站时,天色已近黄昏。

商议纸张售卖之事本无需耗费如此之久。

但张苍执意邀他品茶,加之近日并无要紧事务,张太岳便顺水推舟,陪他闲谈片刻。

“天哪!”

“真乃宰辅之才,如此大才竟屈居于此偏远之地,实在可惜!四公子究竟从何处寻得这般人物?!”

驿站内,张苍惊叹连连。

先前对 ** 谈时,他刻意抛出诸多难题试探张太岳,不料对方皆能应对自如。

无论法家、儒家、墨家、阴阳学、纵横学,无一不精,无一不晓!

更令张苍震撼的是,张太岳在法家学说上常有独到见解,令他获益良多!

甚至,他一度萌生拜师之念!

这般才学,即便是他的师兄李斯也难以企及。

恐怕唯有其师荀子——兼通儒法两家的大家,方能与之比肩!

然而,张太岳竟还深谙兵家之道!

这一点,连荀子都远远不及!

“此等人物若入朝堂,必能出将入相,四公子竟能得此等贤才辅佐,实在令人惊叹!”

张苍内心的震撼已无以复加。

先前的关云长已令他称奇,如今这张太岳竟更胜一筹!

非但略高一筹,而是跨越了一个境界!

如此文武双全的奇才,竟都甘愿追随赢余。

张苍愈发觉得赢余深不可测!

“大、大人,咱们的任务已完成,是否该启程回京了?”

李涛神色迟疑地问道。

“啊?既然如此,我写封信,你带给丞相。

任务已完成,但我还想在此多留几日。”

“大人,这不妥。”

“有何不妥?事情办完了,我回不回去有何关系?我不过是个小小御史,丞相还是我师兄,在外多待几日无妨。”

“大人,属下之意是,我的职责是保护您。

您留下,我却离开,实在不妥。”

“哦?李校尉的意思是?”

“我也留下来,派我的亲兵送信。”

李涛挤眉弄眼地说道。

与关云长沙盘推演,他觉得自己在兵法上大有长进。

更何况,关云长还能指点他武艺。

如此良师可遇不可求。

“哈哈,好!”

张苍拍了拍李涛的肩膀。

二人相视一笑,颇有惺惺相惜之意。

…………

张苍与李涛留了下来。

此后,张苍日日往县衙跑,整日跟在张太岳身边。

征得赢余同意后,张太岳便让张苍协助处理政务。

李涛则像个跟班似的,天天黏在关云长身后。

赢余索性让关云长收李涛当副手。

这送上门的帮手,不用白不用。

至于二人滞留不归之事,李斯完全不予理会。

张苍不过是个小小御史,无关紧要。

李涛更只是个校尉,少一个也无妨。

又过了二十余日。

赢余属下的官吏们突然忙碌起来。

因为土豆要收获了!

这是封地首次收获土豆,赢余极为重视。

粮食是发展的基础!

有粮才能壮大!

无论古今,粮食都是根本!

因此,赢余特意叮嘱张太岳务必亲力亲为,不得懈怠。

张太岳办事得力,内务向来由他打理。

若赢余贸然插手,反成外行指挥内行。

况且张太岳是系统召唤的武将,忠心耿耿。

赢余对他绝对信任!

知人善任,方为上策。

所以尽管重视,赢余仍将收获事宜全权交给张太岳。

张太岳不负所托。

很快便动员封地所有劳力,展开抢收。

并规定各村收获最多者,可免一年赋税!

在赢余的领地上,无论是秦人还是戎人,都对挖掘土豆充满干劲。

没过多久,人们察觉到了异常。

一车又一车的土豆源源不断地运往赢余的官署。

县城的粮仓很快被塞满,新仓库尚未建成,大量土豆只能露天堆放,很快垒成小山般高耸的几堆。

“统计显示,秦人耕种的熟田,新粮亩产达45石!”

“戎人开垦的荒地,新粮亩产也有38石!”

张苍握着手中的纸,双手微微发颤,心中激动难抑。

秦人所种的熟田,产量竟高达45石一亩,折算便是4500斤!而在大秦,即便是中原最富庶的土地,亩产最多不过1.5石,仅150斤。

某些贫瘠之地,甚至连一石都达不到,全国平均亩产仅一石左右,不过百斤。

而这新粮的产量,足足是寻常粮食的45倍!即便戎人所垦生田,也是大秦均产的38倍!

张苍感到自己的认知被彻底颠覆。

然而,赢余听完汇报,却皱起了眉头。

系统曾提示,良种土豆的亩产可达5000斤。

“看来秦人的耕种方式还是太落后了。”赢余叹气。

这三个月里,他已将现代农业知识尽数传授给张太岳。

张太岳虽能力出众,但在短短时间内,仍无法让秦人完全摒弃旧习。

此外,秦人因新粮需纳税,对其重视不足,产量自然未能达到赢余的预期。

察觉到赢余的不满,张苍小心翼翼问道:“四公子,今年收成极好,是否与百姓共庆一番?”

“这点收成算什么丰收?哪有脸庆祝!”赢余瞪了张苍一眼,斥责道。

张苍一时愕然。

45石一亩的产量,竟被称作“这点收成”?

不想庆祝直说便是,何必如此苛刻!

他暗自腹诽赢余吝啬,却也不得不承认,这位大秦四公子,确实是能缔造奇迹之人。

不久,赢余封地亩产45石的消息便传遍陇西,继而震动整个秦国。

全国上下掀起轩然 ** !!

咸阳宫内,秦始皇紧急召集群臣议事。

“余培育的新粮种竟能达到亩产45石!”

“此乃国之祥瑞!”

“朕要将这祥瑞推广至全国!”

龙颜大悦的秦始皇难掩激动。

这产量远超当前大秦平均亩产的45倍!若能在全国普及,百姓何愁温饱?

昔日严苛的赋税制度,正是因为粮食匮乏。

如今有了这祥瑞,即便只留一成收成给百姓,也足够全年食用。

** 年代易子而食的惨状,从此将成为历史。

威严的始皇此刻心潮澎湃。

自赢余离宫后,他一直在反思秦法弊端,尤其赋税制度对民生的影响。

但军需粮饷牵一发而动全身,改革谈何容易?

这高产粮种的出现,让始皇看到了希望。

亩产45石!即便降低赋税,国库收入也将数十倍增长。

军需粮饷再不是难题!

“朕的好皇儿啊!”

始皇龙心大悦,决心全力推广土豆种植。

有此神物,赋税改革指日可待!

“陛下圣明!”

“此等祥瑞正当惠泽天下!”

“大秦必将永世昌盛!”

李斯立即出列附和。

赢余的新粮种竟有如此惊人的效果!

产量足足比从前翻了四十五倍!

李斯原以为赢余只征收半数耕地的五成赋税,定然无法维持封地运转,迟早要出大乱子。

还曾暗自嘲笑这位文武双全的四公子不过是虚有其表。

微信阅读

相关推荐

评论 抢沙发

登录

找回密码

注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