红妆文学
高分必读小说推荐

第3章

上一节咱们聊到“对钱没概念”是财富流失的隐形黑洞,很多读者在后台留言说:“道理都懂,可一想到要盘点家里的钱,看着一堆银行卡、账单就头大,不知道从哪儿下手。”

其实我特别理解这种感受。就像家里的衣柜,平时随手塞衣服,看着乱却懒得整理,真要收拾时,才发现有的衣服早该扔,有的衣服忘了穿,还有的衣服找不到搭配——家庭财务也是这样,平时不管不问,真要用钱时才慌了神。但你要知道,整理衣柜能让你清楚“有什么衣服能穿”,而财务盘点能让你明白“有多少钱可用、该怎么用”,这可是实实在在的安全感。

今天这节课,我就教大家一套超实用的“家庭财务盘点三步法”。不用你懂复杂的会计术语,也不用你花好几天时间,跟着步骤一步步来,就能把家里的财富“家底”摸得明明白白。哪怕你之前从没管过家、没算过账,听完这节课,也能轻松上手。

在开始之前,先跟大家说个小插曲。我表姐去年想给孩子报私立幼儿园,一年学费要五万块,她觉得自己工作这么多年,手里怎么也能拿出这笔钱,结果翻遍了所有账户,凑来凑去只凑出两万八。后来她才发现,老公偷偷在外面买了好几万的基金,一直没跟她说;自己的信用卡还欠着一万多,忘了还;还有之前借给亲戚的三万块,也没好意思要。最后没办法,只能跟我借钱补了缺口,还因为这件事跟老公吵了一架。

她说:“以前总觉得‘家里的钱大概有数就行’,谁知道‘大概’里藏着这么多糊涂账。要是早盘点一下,也不至于到用钱的时候这么狼狈。”

其实很多家庭都有这样的问题:夫妻之间各管各的钱,不知道对方有多少存款、多少负债;家里的闲钱要么随便放着,要么买了理财却忘了到期时间;甚至还有一些“隐性资产”,比如多年前买的保险、亲戚借的钱,早就抛到了脑后。这样一来,家里到底有多少“可用财富”,没人能说清楚,真遇到大事,自然手忙脚乱。

而财务盘点,就是帮你把这些“糊涂账”理清楚,把“隐性资产”找出来,把“潜在风险”揪出来。就像给家里的财务做一次“全面体检”,知道哪里健康、哪里需要调理,心里才有底。

接下来,咱们就正式进入“三步盘点法”,每一步都给大家讲清楚“做什么、怎么做、注意什么”,保证你一看就懂,一学就会。

第一步:“地毯式搜索”,把所有资产“摆上台面”

很多人盘点财务时,只记得自己工资卡上的钱,却忘了还有很多“藏在角落里”的资产。比如妈妈放在抽屉里的定期存折、爸爸多年前买的国债、夫妻共同买的理财产品,甚至是支付宝里的余额、微信零钱通里的收益——这些零散的钱加起来,可能是一笔不小的数目。

所以第一步,咱们要做“地毯式搜索”,把家里所有能产生价值的“资产”都找出来,一个都别漏。具体怎么做呢?我给大家列了一张“资产清单”,你可以照着这张清单,一项一项核对:

1. 现金及“类现金”资产(随时能花的钱)

这部分是家里最“灵活”的钱,包括:

– 手里的现金:比如放在家里抽屉、保险柜里的现金,哪怕是几百块、几千块,都要算进去。别觉得现金少就不用记,积少成多,而且现金放家里有风险,盘点清楚后可以存到银行。

– 活期存款:所有银行卡里的活期余额,包括工资卡、储蓄卡、联名卡,哪怕是多年不用的“睡眠卡”,也要查一查。现在手机银行很方便,打开APP就能看到余额,记得把所有银行卡都找出来,一个都别漏。

– 第三方支付余额:支付宝余额、微信零钱、京东小金库这些,很多人平时花的时候没感觉,真要算的时候才发现,这里面可能藏着几千块。比如我有个朋友,平时习惯用支付宝付款,年底盘点时发现余额宝里居然还有八千多,自己都忘了什么时候存的。

– 短期理财/货币基金:比如支付宝里的稳健理财、微信里的零钱通、银行APP里的7天通知存款,这些产品流动性强,随时能取出来用,也算“类现金”资产。记得把这些产品的当前市值记下来,有的可能有收益没到账,也要一并算进去。

2. 长期资产(需要时间才能变现的钱)

这部分资产不能随时花,但却是家里的“压舱石”,包括:

– 定期存款:比如一年期、三年期的定期存款,还有大额存单。要记清楚存款银行、存款金额、到期时间和利率,避免到期后忘了转存,导致收益损失。

– 国债/债券:如果家里买了国债,或者银行、券商发行的债券,要把债券名称、购买金额、到期时间、票面利率记下来。国债安全性高,但期限长,盘点清楚能帮你规划未来的用钱计划。

– 基金/股票/股票型基金:这部分资产可能有涨有跌,盘点时要以“当前市值”为准,而不是购买时的本金。比如你去年买了一万块的基金,现在市值是一万二,就按一万二算;如果市值是八千,就按八千算。同时要记清楚购买平台、基金代码/股票代码,方便后续管理。

– 房产/车辆:如果家里有房子、车子,要算它们的“当前价值”。房子可以参考周边小区的成交价,车子可以用二手车平台估算价格。这里要注意,房产如果有房贷,车辆如果有车贷,后续要算进负债里,先把资产总额记下来。

– 保险现金价值:很多人买了保险,却不知道有些保险(比如终身寿险、年金险)有“现金价值”,急用钱时可以退保取出来。可以翻一下保险合同,找到“现金价值表”,看看当前年度的现金价值是多少,记到资产里。

– 其他资产:比如家里的黄金首饰、收藏的字画、亲戚朋友借的钱(也就是“应收账款”),还有公司的股权、专利等。这些资产可能变现难度大,但也是家庭财富的一部分,尤其是借出去的钱,要记清楚借款人、金额、还款时间,避免时间长了忘了要。

盘点这一步,最关键的是“不遗漏、不估算”。比如不要说“大概有十万存款”,而是要精确到“工资卡有32560元,定期存款有50000元,余额宝有18720元,总共101280元”;也不要漏了“不起眼”的资产,比如微信零钱里的860元、多年前买的国债10000元,这些加起来可能就是一笔“意外之财”。

这里给大家一个小技巧:准备一张表格(或者用手机备忘录),把每一项资产的“名称、金额、存放地点/平台、到期时间/变现方式”都写下来。比如“定期存款:50000元,工商银行,2025年6月到期,到期自动转存”;“基金:12000元,支付宝,基金代码XXXX,当前市值12560元”。这样一来,所有资产都一目了然,后续管理也方便。

可能有人会问:“夫妻之间各管各的钱,要不要一起盘点?”我的建议是:一定要一起盘点。家庭财务是“共同体”,不管钱在谁的名下,都是家里的共同财富。一起盘点不仅能避免“信息差”,还能让夫妻双方对家庭财务有一致的认知,后续做理财规划时也能达成共识。比如我表姐后来就跟姐夫约定,每个季度一起盘点一次财务,家里的大额支出、投资都一起商量,再也没出现过“不知道对方有多少钱”的情况。

第二步:“精准排查”,把所有负债“拉出来清单”

盘点完资产,很多人会觉得“心里有底了”,但别急——如果家里有负债,光看资产是不够的。比如你有100万存款,却欠了80万房贷,那“真正能自由支配的钱”只有20万;如果还有10万信用卡欠款,那可用资金就只剩10万了。

所以第二步,咱们要做“精准排查”,把家里所有的“负债”都列出来,算出“净财富”(净财富=总资产-总负债)。只有知道了净财富,你才明白家里到底“有多有钱”。

同样,我也给大家列了一张“负债清单”,照着核对就行:

1. 长期负债(还款时间长,每月固定还款)

– 房贷:这是很多家庭最大的负债,要记清楚贷款银行、贷款金额、剩余本金、每月还款额、还款期限、贷款利率。比如“房贷:剩余本金80万,工商银行,每月还款4500元,还剩20年,年利率4.2%”。这里要注意,“剩余本金”不是“总贷款额”,比如你贷了100万,还了5年,剩余本金可能只有80万,要以银行APP上的“剩余未还本金”为准。

– 车贷:如果家里的车是贷款买的,要记清楚剩余本金、每月还款额、还款期限、利率。比如“车贷:剩余本金5万,每月还款2800元,还剩18个月,年利率5.5%”。

– 长期消费贷/经营贷:比如为了装修房子、开公司借的长期贷款,要记清楚贷款金额、剩余本金、还款方式、到期时间。这类贷款通常利率较高,要重点关注还款计划,避免逾期。

– 助学贷款/其他长期借款:比如家里有人在读大学时借的助学贷款,或者向亲戚朋友借的、约定长期还款的钱,也要算进去。

2. 短期负债(还款时间短,可能随时到期)

– 信用卡欠款:要查清楚所有信用卡的“账单金额”“最低还款额”“还款日”,避免逾期影响征信。比如“招商银行信用卡:账单金额8500元,还款日10号,最低还款额850元”。这里要注意,信用卡欠款如果按时全额还款,没有利息;如果只还最低还款额,会产生循环利息,所以尽量全额还款。

– 网贷/消费贷:比如借呗、金条、美团生活费这些,要记清楚“剩余本金”“年利率”“每月还款额”“还款日”。这类贷款通常期限短、利率高,比如借呗年利率可能达到10%以上,建议优先还清,减少利息支出。

– 短期借款:比如向朋友借的、约定下个月还的钱,或者欠供应商的货款,这些都是短期负债,要记清楚金额和还款时间,避免影响人际关系或生意。

3. 隐性负债(容易被忽略,却可能有风险)

– 未缴税款/社保:比如自由职业者没缴的个税,或者公司没给员工缴的社保,这些虽然不是“贷款”,但也是必须要缴的钱,属于隐性负债。

– 应付的水电费/物业费/学费:比如这个月的水电费还没缴,孩子的学费还没交,这些也是短期负债,要记下来,避免逾期产生滞纳金。

– 担保负债:如果为别人做了贷款担保,一旦对方逾期,你就要承担还款责任,这也是隐性负债。要记清楚担保金额、担保期限,关注对方的还款情况,避免自己被牵连。

盘点负债时,有两个关键点要注意:一是“不隐瞒”,尤其是夫妻之间,不要偷偷借网贷、刷信用卡,否则一旦暴露,不仅影响财务规划,还会伤害感情;二是“算清楚利息”,比如信用卡欠款的循环利息、网贷的年利率,这些利息是“额外支出”,后续做财务规划时要考虑进去。

举个例子:我邻居小王,夫妻俩月收入一共两万,盘点资产时发现有50万存款,本来觉得日子过得不错,结果盘点负债时才发现,小王偷偷刷信用卡买了一辆车,欠款15万,每月要还5000元;还有借呗欠款5万,年利率12%,每月要还2000元。这样算下来,他们每月的负债还款就有7000元,再加上房贷4000元,固定支出就有11000元,可支配收入一下子少了很多。后来夫妻俩一起商量,把信用卡欠款和借呗提前还清,减少了利息支出,家庭财务才慢慢恢复正常。

所以说,盘点负债不是“找不痛快”,而是“认清现实”。只有知道了家里有多少负债、每月要还多少钱,才能合理规划支出,避免陷入“以贷养贷”的陷阱。

第三步:“算总账+找问题”,让财务状况“透明化”

盘点完资产和负债,最后一步就是“算总账”——算出家庭的“净财富”,然后分析财务状况,找出问题,为后续的理财规划打下基础。这一步就像给家里的财务“做诊断”,知道哪里好、哪里不好,才能“对症下药”。

1. 算清楚“三个核心数字”

首先,咱们要算出三个关键数字,这三个数字能直观反映家庭的财务状况:

– 总资产:把第一步盘点的所有资产加起来,比如现金及类现金10万+长期资产90万+其他资产10万=110万。

– 总负债:把第二步盘点的所有负债加起来,比如长期负债80万+短期负债5万+隐性负债1万=86万。

– 净财富:总资产-总负债=110万-86万=24万。

净财富是衡量家庭财务健康的核心指标。如果净财富为正,说明家里的财富“有剩余”;如果净财富为负,说明家里的负债超过了资产,需要尽快调整财务状况,比如减少支出、增加收入、偿还高息负债。

除了这三个数字,还要算清楚“每月收支差”:每月总收入(工资、兼职收入、理财收益)-每月总支出(生活费、负债还款、固定支出)=每月结余。比如每月总收入2万,总支出1.5万,每月结余5000元,说明家庭财务有“正向流入”,可以用来储蓄或投资;如果每月结余为负,说明入不敷出,需要尽快控制支出或增加收入。

2. 分析财务状况,找出“三个关键问题”

算出核心数字后,接下来要分析家庭财务状况,找出可能存在的问题。这里给大家三个分析方向,你可以对照自己家的情况,看看有没有这些问题:

问题一:资产结构是否合理?

资产结构就是“不同类型的资产占总资产的比例”。比如有的家庭把所有钱都存成定期存款,虽然安全,但收益低,跑不赢通胀;有的家庭把大部分钱投进股票、基金,虽然可能赚得多,但风险高,一旦市场下跌,资产会大幅缩水;还有的家庭资产太零散,比如在10个平台买了理财,管理起来麻烦,还容易遗漏。

健康的资产结构应该是“多元化”的,比如:

– 现金及类现金(随时能用的钱):占总资产的10%-20%,用来应对突发情况,比如家人住院、失业。

– 稳健资产(低风险、收益稳定):占总资产的40%-50%,比如定期存款、国债、稳健型基金,用来保值增值。

– 进取资产(高风险、高收益):占总资产的20%-30%,比如股票、股票型基金,用来追求更高收益。

– 固定资产(长期持有):占总资产的10%-20%,比如房产、车辆,用来提供长期保障。

比如一个家庭总资产100万,现金及类现金15万(15%)、稳健资产50万(50%)、进取资产25万(25%)、固定资产10万(10%),这样的结构就比较合理,既能应对风险,又能实现增值。

如果你家的资产结构不合理,比如现金太多(占50%),可以把一部分现金转成稳健理财,提高收益;如果进取资产太多(占60%),可以减少股票、基金的比例,增加稳健资产,降低风险。

问题二:负债是否“健康”?

不是所有负债都是坏的,负债也分“良性负债”和“恶性负债”:

– 良性负债:利率低、能带来收益或长期价值的负债,比如房贷(利率低,房子能保值增值)、车贷(方便出行,提高生活质量)、经营贷(用来开公司,能赚更多钱)。

– 恶性负债:利率高、没有实际价值的负债,比如信用卡欠款(循环利息高,买的东西可能是奢侈品,没有增值)、网贷(年利率高,用来日常消费)。

健康的负债状况应该是“良性负债为主,恶性负债为零”,而且负债还款额不超过每月总收入的40%。比如每月总收入2万,负债还款额不超过8000元,这样不会影响正常生活。

如果家里有恶性负债,比如信用卡欠款10万,年利率18%,要优先还清,减少利息支出;如果负债还款额超过每月总收入的40%,比如每月收入2万,还款额1.2万,要想办法增加收入,或者协商延长还款期限,降低每月还款额。

问题三:是否有“财务风险点”?

财务风险点就是“可能让家庭财务陷入危机的隐患”,比如:

– 应急资金不足:现金及类现金资产低于总资产的10%,遇到突发情况(比如失业、住院),只能靠借钱应对。

– 资产过于集中:比如所有资产觉醒课5:3步做好家庭财务盘点,摸清财务状况,避免资产都放在一套房子里,一旦房价下跌,总资产会大幅缩水;或者所有钱都投在一家公司的股票上,一旦公司出问题,钱可能血本无归。

– 隐性负债没清理:比如担保负债没关注,对方一旦逾期,自己要承担还款责任;或者未缴税款、社保,逾期后会产生罚款,还可能影响征信。

– 家庭成员没有保障:比如家里的经济支柱没买重疾险、医疗险,一旦生病,巨额医疗费会拖垮家庭财务。

这些风险点就像“定时炸弹”,平时看不出来,一旦爆发,会让之前的财务积累毁于一旦。所以盘点时一定要把这些风险点找出来,及时解决。

比如我之前遇到的一位读者,家里总资产200万,其中180万是房产,20万是活期存款,没有其他资产。而且家里的男主人是唯一的经济支柱,没买任何保险。我提醒他:“你的资产太集中在房产上,流动性差,万一急需用钱,房子一时半会卖不出去;而且经济支柱没保险,一旦生病,家里的存款可能很快花光。”后来他把房产做了抵押贷款,拿出30万买了稳健理财和保险,既增加了资产流动性,又给家庭加了保障,财务状况明显更健康了。

3. 制定“下一步行动计划”

盘点的最终目的不是“算清楚数字”,而是“改善财务状况”。所以分析完问题后,要制定具体的行动计划,比如:

– 如果应急资金不足:下个月开始,每月从结余中拿出2000元存到货币基金里,直到应急资金达到6个月的生活费(比如每月生活费1万,应急资金要存6万)。

– 如果有恶性负债:优先用存款还清信用卡欠款和网贷,比如这个月先还5万信用卡欠款,减少利息支出;剩下的欠款制定还款计划,每月还3000元,争取半年内还清。

– 如果资产结构不合理:把一部分活期存款转成定期存款或稳健基金,比如将5万活期存款存成3年期定期,年利率3.5%,提高收益;同时减少股票的比例,把股票账户里的10万减到5万,降低风险。

– 如果家庭成员没有保障:下个月给经济支柱买重疾险和医疗险,预算每月1000元;孩子买少儿医保和意外险,预算每月200元,确保全家有基本的保障。

行动计划一定要“具体、可执行”,比如不要说“以后多存钱”,而是说“每月存3000元到余额宝”;不要说“以后少花钱”,而是说“每月餐饮支出控制在2000元以内”。只有这样,才能一步步改善财务状况,让家庭财富越来越稳定。

盘点后的“小提醒”:让财务盘点成为“习惯”

很多人觉得“财务盘点一次就够了”,其实不是。家庭财务状况是动态变化的:工资会涨,支出会变,资产会增值或缩水,负债会增加或减少。所以财务盘点不能“一劳永逸”,要定期进行,形成习惯。

这里给大家几个建议:

– 每月做“简易盘点”:花10分钟,看看银行卡余额、支付宝余额有没有大的变化,信用卡欠款有没有还清,确保当月收支平衡。

– 每季度做“详细盘点”:花1-2小时,更新资产和负债清单,算一算净财富有没有增长,分析一下季度收支情况,调整下个月的消费和储蓄计划。

– 每年做“全面盘点”:花半天时间,对家庭财务做一次“全面体检”,包括资产结构、负债情况、保障配置、财务目标完成情况,然后制定下一年的财务计划。

比如我一个朋友,每年年底都会和家人一起做“年度财务盘点”,他们会把一年的资产、负债、收支情况整理成表格,贴在冰箱上,然后一起讨论:“今年净财富增长了5万,比去年多了2万,不错”“明年想再存10万,用来买第二套房”“孩子明年上小学,要提前准备学费”。这样一来,全家人对财务状况有清晰的认知,也能一起朝着目标努力,家庭财务越来越红火。

另外,还要注意“保存盘点记录”。把每次的盘点表格、账单截图、保险合同都整理好,存在电脑或云盘里,方便后续查阅。比如明年盘点时,对比今年的记录,就能清楚地看到“这一年财富增长了多少”“哪些计划完成了”“哪些问题还没解决”,让财务规划更有方向。

最后:别让“怕麻烦”耽误了财富积累

看到这里,可能还有人会说:“盘点财务太麻烦了,要找这么多资料,算这么多数字,我实在没时间。”

但我想跟你说:“今天你嫌盘点麻烦,明天可能就要为‘对钱没概念’付出更大的代价。”就像我表姐,因为没盘点财务,不知道家里有多少存款、多少负债,结果孩子上学要交钱时,只能到处借钱;就像小王,因为没盘点负债,偷偷刷信用卡买车,差点让家庭财务陷入危机。

而那些坚持定期盘点财务的家庭,往往能更从容地应对生活中的变化:遇到突发情况,有应急资金可用;想买房买车,知道自己有多少首付;孩子上学、老人养老,也能提前做好规划。这就是财务盘点带来的“安全感”——不是因为有多少钱,而是因为知道自己的钱在哪、该怎么用,对未来有清晰的掌控。

其实,财务盘点真的没那么难。第一次盘点可能需要花半天时间,但第二次、第三次就会越来越快,越来越熟练。就像学骑自行车,刚开始觉得难,一旦学会了,就会成为一种本能。

今天这节课,我把“家庭财务盘点三步法”详细地教给了你:第一步“地毯式搜索”找资产,第二步“精准排查”列负债,第三步“算总账+找问题”定计划。接下来,就需要你动手去做了。

不如现在就拿出手机,打开银行卡APP,看看自己有多少活期存款;找出家里的保险合同,看看有没有现金价值;再想想有没有信用卡欠款、网贷没还——从这一小步开始,慢慢摸清家里的“财富家底”。

记住,财富的积累不是“突然暴富”,而是“细水长流”。做好每一次财务盘点,就是在为家庭财富“打地基”。地基打稳了,后续的理财规划、财富增长才能水到渠成。

希望通过这节课,你能真正重视家庭财务盘点,把家里的“糊涂账”变成“明白账”,把“财务盲区”变成“财务透明”,让家庭财富在清晰的规划中稳步增长,早日实现自己的财务目标。

微信阅读

评论 抢沙发

登录

找回密码

注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