老宅的前院也长满了杂草,好在房子还算坚固,没有出现倒塌。
除主屋是青砖瓦房,东西屋的厨房和柴房,以及院墙,都是泥胚和茅草顶。
主屋除了堂屋,还有四个房间,分别分布在堂屋的四个角,穿过堂屋就是后院,后院也很宽,有杂物间和茅房,院墙下还用竹篱笆围了一块地,像是养鸡的地方。
母女俩把东西放下,林清越拿出早上藏的两个窝窝头,一人吃了一个后就开始清理屋子。
看赵氏一直眉头紧锁心事重重的样子,林清越边干活,边跟她说了自己的计划。
“娘,女儿有办法能赚到钱的,后山顶上那些果子这几日就成熟了,这个季节的果子一定能卖个好价钱!”
赵氏头也不抬地道:“豆梨,别犯傻了,青柑子都是八月成熟的,现在都快十二月了,那些果子早就掉光了。”
林清越停下手里的动作,郑重地看向她。
“娘,那些不是青柑子,那些叫砂糖橘,它就是冬季成熟的,而且很甜,比那本土老品种青柑子甜太多了!”
赵氏这才抬头看她,仔细打量了她神情后,又重重叹了口气。
“唉,豆梨,哪有什么柑子是冬季成熟的?你累了就到旁边休息一会儿,想吃柑子的话,明日娘带你去镇上看有没有柑子果脯卖。”
林清越看她还是不信,直接拉着她到一旁的台阶坐下。
“娘,我没犯傻,我说的是真的,今年后半年我清醒的时间长了,每次下地我就装傻犯懒,奶奶把我赶回家后,我就偷偷跑上山去看顾那些果子了,它们已经快成熟了,我试吃过了,很甜,我们可以靠卖那些果子赚钱!”
赵氏看她说得认真也合理,眉头一挑,表情有了变化。
“你说的是真的?”
“真真切切的,娘,不信的话,我这就带你上山去瞧瞧!”
林清越背上背篓拿起柴刀,就要带赵氏上山去。
说起那些果树,就要说到她的带着穿越的那个系统了,那是一个种果系统。
但目前系统提供给她的只有砂糖橘这一种果苗,要等她种出成熟合格的砂糖橘果实后,系统才会提供给她另一种果苗,所以她也不知道这系统里一共会有多少种果苗。
不过值得称赞的是,这系统不止给她果苗,还会在合适的时间提醒她剪枝疏果,驱虫添肥,也会给出一些驱虫治疗病树的办法,以及沤制天然肥的方法。
目前她了解到的系统内容只有这些,因为她连第一个成熟合格的砂糖橘还没种出来,还有太多东西没能解锁了。
穿越前,林清越的爷爷奶奶已经不在了,她回老家都是住大伯和大伯娘家里,他们家就种了一山头的砂糖橘,她也跟着大伯他们了解过一些砂糖橘的种植养护知识,更是帮他们剪了三个冬天的果子,所以对砂糖橘还算了解。
砂糖橘果苗从种下到结出成熟的果实,正好要三年,经过前两年多赵氏的看顾,和这大半年来自己辛苦的劳动,算时间砂糖橘就这几日就能采摘了。
本来她打算到时偷偷摘了果子拿去卖,换了银子后再带着赵氏脱离出林家的。
没想到计划赶不上变化,二伯这个狗屎炸弹突然爆了,殃及到了她们。
事到临头,她只好以揽下二伯的赌债来偿还林家的养育之恩,并借这个时机让村长和两个族长做见证,直接让赵氏带着她跟林家分家,出来单过。
现在只希望砂糖橘能卖个好价格,让她还了二伯的赌债后,还有些剩余才行。
当然系统的事她不会告诉任何人,哪怕是赵氏,她也只会跟她说是自己运气好在山上胡乱挖的野果苗。
本来心里一团乱麻的赵氏,听了她的话,心里又重新燃出一丝希望来。
现在天冷了,应季的果子少,如果山顶上那些果子真的在这个时候成熟了,确实能卖得比夏季贵很多。
而且当初豆梨可是让她种了三十棵呢!
若是都结果成熟了,最少也能卖个十几两吧!到时她再去大田村跟哥哥借一些,又跟族里的人借一些,说不定就能还上那三十两银子了!
母女俩都满怀希望地出门了。
刚要往后山走去,却看到村里赶牛车的赵大爷着急忙慌地朝她们奔来。
“元生媳妇!元生媳妇啊!大事不好啦!方才有大田村的人来报丧,说是你哥哥的岳父岳母都病逝了!快!你们得过去瞧瞧,得去上炷香才行啊!”
“啊?这,这是什么时候的事啊?”
事情来得太突然,赵氏有些不知所措。
“听说就是早上那会儿的事,快走吧!正好我还要去一趟镇上,能捎你们一段路,现在出发,你们兴许还能在太阳下山前赶回来!”
赵大爷说完就转头离开了。
赵氏来不及多想,带着林清越快步跟上。
从安塘村去大田村有两条路,一条是走大路,顺着安塘村去镇上的路走两刻钟,走到一半再拐进左边的小道走半个时辰。
另一条路就是从林家后山翻山过去,只要大半个时辰就到,但路更难走些。
现下有赵大爷的牛车顺路,她们自然是宁愿走大路了。
平时赵大爷没农活干时,就会赶着牛车往返安塘村和观塘镇之间拉客,赚点路费。
眼下为了给林清越她们赶时间,他也不等客了,直接拉着母女俩就出发。
脚程两刻钟的路,坐上牛车后,一刻钟多些就到了。
赵氏从怀里掏出两个铜板递给赵大爷。
赵大爷却连忙摆手,“今日就不收钱了,你们快去吧!早去早回,如果晚了也别为了节省时间走小路,山上不安全!”
赵氏还是把铜板放在了他马车上。
“大爷,拉我们这一段已经耽误你做生意了,这钱你还是收下吧!否则下次我们就不好意思坐你的车了!”
“谢谢大爷,麻烦大爷了!”
林清越也礼貌地朝他笑了笑,才跟着赵氏迅速走进小路去。
“哎!唉,豆梨真是长大了,不傻了!”
赵大爷只好收下了铜板,欣慰地目送她们离开后,才赶着牛车直接往镇上去拉客。